研究生院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我校博士生导师王仁强教授应邀赴希腊参加国际研讨会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7-06-02    点击: 次

 

2017525日至28日,“第8届国际对比语言学研讨会”(ICLC-8)在希腊雅典大学成功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共邀请来自5个国家的5位知名学者做大会主旨发言,学术研讨分成4个论坛进行,共84场次。我校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办主任兼词典学研究所所长王仁强教授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并于当地时间527日上午以A Comparative Study of Multifunctionality in Modern Chinese and Modern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wo-level Word Class Categorization Theory(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看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中的兼类现象)为题进行了交流发言,由大会组委会主席、希腊雅典大学Giannoula Giannoulopoulou教授主持。

 

王仁强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范畴化是语言学的核心问题,词类等语言范畴的研究被“2014年德国语言学会第36届年会”誉为语言中的“上帝粒子”研究。词类对比研究通常基于印欧语和非印欧语之间的对比展开,主流的观点认为印欧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因而词类归属明确,类似于现代汉语这样的非印欧语由于缺少形态变化而被认为是词无定类的语言,然而这并非属实。王仁强教授以自己2014年提出的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英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兼类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调查发现,现代英语和现代汉语兼类都主要存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四大实词之间,且兼类类型非常相似,但是现代英语中的兼类比例居然远高于现代汉语。研究表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词类描写与汉语社团的语言使用现实不完全相符,在词类标注中受制于“简约原则”的束缚,人为减少了兼类词数量,从而造成现代汉语兼类现象远低于现代英语的假象。王仁强教授的发言针对现代英语和现代汉语兼类现象这个学界热点和难点问题,既有雄辩的事实依据,又有透彻的理论分析,激发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Paul Hopper教授等与会专家热烈的讨论。另我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词典学方向博士生马永强也作为第二作者应邀与会。

 

(研究生院供稿)  

附图:

1.王仁强教授应邀参加ICLC-8并做发言
2.王仁强教授应邀参加ICIC-8并做发言
3.王仁强教授和博士生马永强应邀参加ICLC-8